·
? ? ? ? 用機械動力取代馬力,是現代鐵路出現的標志。1803年,英國工程師理查德·特里維塞克制造了一臺蒸汽機車,能牽引25 t重量,每小時行駛8 km,于1804年在威爾士礦車軌道上運行。1825年,在英國的斯托克頓和達林頓兩個城市間出現了世界上第一條供公眾使用的鐵路。在這條鐵路上運行的1號機車,是由被稱為“蒸汽機車之父”的英國工程師喬治·斯蒂芬森設計制造的,但它僅用來為貨運服務,客車任務則用馬拉四輪大車工來完成。1829年10月,在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鐵路上舉行了一次決定最好動力類型的競賽,結果喬治·斯蒂芬森的“火箭”號機車獲得了勝利,使鐵路的客貨運輸任務都由蒸汽機車來承擔。此后,鐵路在世界各國得到迅速發展,蒸汽機車也隨之不斷改進和提高,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鐵路的主要牽引動力,延續了將近兩個世紀 。
? ? ? ? 1879年5 月,在柏林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展出了由德國西門子和哈爾斯克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力機車。這臺機車只有954 kg重,裝有2.2kw的直流電動機,由150 V的外部直流電源經中間的第三軌供電,以兩條走行軌作為回路,能牽引三節敞開式“客車”、每節車上可坐6名乘客,每小時走行7 km 。
? ? ? ? 1892年,德國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用油作燃料的機車,它的功物只有8馬力,遠沒有達實用的水平。到1923年才試制成功了柴油機車,經過試用改進,于1925年正式使用。隨著柴油機功率的加大,逐步制成了多種干線柴油機車,20世紀50年代得到迅速推廣(在此期間,于1 941年還制成了一種燃氣機車,1943年首次在鐵路運用,但由于耗油量太大,運行時又發生很大噪聲而沒有得到推廣 。